好豆数科

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信贷员成长

信贷员成长

用大数据做微贷的几个难题

好豆数科 2019-03-10信贷员成长
前两天,中国首家网络银行“微众银行”开业,开业当天,当着李克强总理的面,用人脸识别技术和大数据分析,给一个卡车司机放了3.5万元贷款。微众银行靠着这个事情赚足了关

前两天,中国首家网络银行“微众银行”开业,开业当天,当着李克强总理的面,用人脸识别技术和大数据分析,给一个卡车司机放了3.5万元贷款。

微众银行靠着这个事情赚足了关注,原因不仅仅是国家领导来给撑场面,更重要的是微众银行这笔贷款是通过“大数据”分析发放的,比起传统贷款流程繁琐,折磨客户又折磨信贷员,微众银行通过数据分析,在数秒之内就搞定了贷款,省时省力又省事儿。

在众人惊叹大数据技术的威力时,笔者对大数据能否真真搞定小微贷款持怀疑态度,恰巧笔者干过几年小微贷款工作,结合工作实践,来说说大数据做小微贷款的几个难题。

第一个难题“数据缺失”

大数据分析是需要“数据源”的,但小微企业本身的特点会导致“数据”的缺失。

小微企业经营灵活

因小微企业从事的生意门槛低,规模小,因此需要具备的证件资料较少,再加上政策的放开,政府的照顾,大部分的小微客户就是靠一张营业执照就开业,什么税务登记证,银行对公账户统统没有。这让大数据分析中的最关键的一步,核实生意主体成了难题成了空话,毕竟营业执照太好办了,这两年“一元公司”也成了现实,因此光靠线上核实去证明生意存在与否,我估计他们自己都不放心。

小微企业经营模式简单

小微企业的经营模式很简单,能参考的有有价值的第三方信息稀少。以一个夫妻开的小超市为例,因为是现金交易,所以没有银行流水,因为是政策照顾对象,几乎免税,很少和银行打交道,所以信用记录几乎为零,更不用说什么水费电费话费记录,因此如果从大数据的角度分析,在小微客户身上就找不到任何有公信力的数据,大数据分析就成了“盲人摸象”难以进行下去。

小微客户的素质较低

小微客户的文化水平较低,会上网的不多,最多玩玩QQ,斗斗地主,淘宝购物也是浅尝辄止,网上热议的通过“社交数据”去发放贷款,在小微客户这里是失灵的,笔者也尝试过大数据分析贷款的佼佼者“闪银”,上面要求关联的主要是淘宝,微博,人人网,这些东西对于小微客户来说太稀奇,就好像你想通过老农民爱喝哪款红酒来判断他的素质水平一样,属于操心操错了地方。

第二个难题“信用难题”

“信用”评估是大数据分析和传统调查分析都难解的的命题

信用记录少

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审批,客户的信用纪录都是否予以小微客户授信的重要参考。这几年政策的引导,让小微企业多了和银行打交道的机会,但小微企业任然没有足够的信用记录,来满足大数据分析所需要的量,甚至是在传统的调查分析中,小微客户稀少的信用积累,也导致了银行只能通过强化担保来把控还款意愿、,而不愿意去冒险尝试纯信用贷款。

信用记录差

小微企业主的信用记录呈现了两个极端,要不就是“白户”,要不就很难看。信用记录差的那一部分,多源于年轻时候不懂事儿,被银行怂恿着办信用卡又不会用,信用记录抹了黑,后来办房贷,复杂的利率调整又给贡献了些逾期记录。因此如果单纯通过信用记录来判断客户的信用意识就有些武断,而在传统授信业务中,借着信贷员的实地调查,有机会详细了解不良信用记录成因,不会因为形式上的不良就一棍子打死,而大数据分析却没给客户一个解释的机会。

信用意识差

培养客户的信用意识是授信业务中的重要环节。小微客户的信用意识差是业内共识。银行通过实地调查方式,通过和客户的面对面沟通,来树立银行的权威形象,教导客户良好信用意识的重要性,这成为客户还款的有力保障。同时信贷员是银行的代表,是银行品牌形象,法律,信用道德评判的具化,对于客户来说,面前活生生的讲感情的信贷员,比起客户的自我约束,银行品牌感化,甚至法律的威慑更加有力。这也能解释,为何银行授信业务各不相同,但都离不开实地调查的原因。

以上就是笔者的个人认识,或许过于主观,也没有准确的数据支撑,但却是小微信贷工作的经验之谈,对于客观看待大数据在小微信贷领域的应用,应该有些帮助。

文章评论